原标题:北京市十六区“一把手”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海淀区专场”举办 王合生李俊杰出席
7月1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十六区“一把手”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海淀区专场。区委书记王合生,区委副书记、区长李俊杰出席,围绕“充分发挥科技、教育、人才优势,为新时代首都发展贡献海淀硬核力量”这一主题发布相关情况。
王合生在发布时介绍,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海淀紧紧围绕“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走在前列,当好全市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这一目标定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海淀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为新时代首都发展贡献硬核力量。
随后,王合生从三个方面介绍海淀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相关工作情况。
一是建好中关村科学城,让各类主体更好创新创造。海淀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承载地,也是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聚焦前沿领域,服务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持多元创新主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了一批领先技术成果。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科技创新带动高精尖产业快速发展,2022年,海淀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今年以来,经济加快恢复,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557.6亿元,增长4.3%;上半年预计增长6%以上。海淀科技创新主要得益于人才,人才资源总量199.7万,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14万,是智力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
二是抓好城市精细治理,让区域环境更加优美宜居。海淀是首都西北部的重要生态屏障,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和较为完整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体系,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深入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不断扩大绿色生态空间。深入落实三山五园地区保护规划,重塑地区山水形胜的整体格局,推动景观生态与历史文化有机交融。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已累计实施100个项目,完成改造面积447.7万平方米。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努力塑造更加开敞、清朗的城市环境。
三是办好各类惠民实事,让市民生活更有可感幸福。当前海淀正围绕“让所有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的目标,加快推进学区制改革、集团化办学,已建成39个教育集团,覆盖172个校址、23万名学生,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争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将海淀教育金名片擦得更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医疗资源布局,着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畅通医联体三级医院预约转诊渠道,全区现有注册医疗机构1413家,共有床位17421张,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把接诉即办工作作为主抓手,强化未诉先办、主动治理,推进“每月一题”专项治理,推进“零诉社区”建设,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模式,引导更多居民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中,合力共建美好家园。
李俊杰在介绍“海淀区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时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海淀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决策部署,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营造一流创新生态,推动先行先试改革,加快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努力率先建成国际一流科学城,持续为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海淀力量。2022年,海淀地区生产总值10206.9亿元,成为北京市第一个、全国第二个经济总量跨越万亿元的市辖区;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6.8%,全市占比39.3%,其中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54.2%,全市占比超55%;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764家。今年1-5月,大中型重点企业研发投入788.9亿元,增长1.9%,全市占比53.4%。下一步,海淀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四区”叠加优势,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努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区委副书记、区长李俊杰,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林剑华,副区长程培衡分别围绕海淀区当前经济运行形势和特点;海淀区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措施、亮点和成果;海淀区推动北部地区教育跨越式发展、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举措等方面回答了媒体记者的提问。(余婧雯)